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之分析與探討專案研究第三期系列(五)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態度與看法

 

「建立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指標」第一期與第二期之研究計畫分別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與八十五年十二月結束﹐自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份起﹐開始著手進行第三期的研究計畫。延續第一、二期的研究計畫﹐本年度的研究重點包括兩大部分﹐即: ()有關青少年之六項時事性主題的調查﹐研究對象為國、高中職學生。其目的在於適時反映青少年對於流行事件或目前廣受社會大眾討論關切之議題的看法與態度。六項時事性主題的決定乃是由專案工作小組參考「建立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指標」第一、二期已調查過的主題,再根據目前時下一般青少年流行事物或重大之相關議題後,初步決定九項之調查主題(電腦科技、自殺行為、法律觀念、身體意象、命理與靈異現象、性騷擾、家庭、教育改革、與社會治安),再設計調查問卷, 用直接遞送與郵寄的方式,發出問卷十五份,懇請十五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之協助,圈選出六項時事性主題並提供意見,回收有效問卷計十二份。根據回收的專家建議及專案工作小組幾次討論後,擬定了本期的六項時事性調查主題。分別為:命理與靈異現象、身體及外表、法律觀念、、社會治安、性騷擾、以及自殺行為等共六項。()長期性研究之工具——「大專生文化與心理態度量表」的編製、施測、並建立常模等, 其目的在提供逐年觀察青少年心態或價值觀轉變的依據。唯本研究在六項時事性調查的部份,重點在於呈現客觀的調查結果,而根據調查結果所得的建議部份則有待日後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本研究之結果共同擬定適合青少年的輔導策略與方案。

 

 

壹、研究動機、問題敘述與文獻探討

  1. 研究動機

在世紀交替的今日,經濟的快速成長,資訊的高度進化、社會結構的改變等等外在因素,伴隨著青少年的心理急遽發展與生理的顯著變化,使得這一代的「新新人類」青少年成長問題越來越具爆發力與震撼力,衍生諸多失衡的現象,青少年問題受到高度的關切,無論是求學方面、就業狀況、生活概況與其對當今社會重要相關議題的看法與態度都是殷切需要明瞭的。對青少年的問卷調查資料之蒐集與歸納,瞭解青少年對流行事物與社會大眾關切之議題所持的看法與態度,藉此知道青少年的困擾、需求、迷思或對社會事件的關切程度等,才能以寬容關懷多元的方式與青少年朋友們相處,並作為將來政府或民間團體規畫有關青少年輔導工作與實施策略時之參考。

二、問題敘述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使得個人必須面臨許多的壓力與挫折,當外界的壓力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範圍或因為無法適應多變複雜的環境,或許有愈來愈多的人會選擇以自殺做為因應的方法。根據衛生署公佈民國八十五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排行,「自殺」排名第十一位,但是令人擔心的是,自殺死亡率的增加幅度相當大(聯合報,86.5.14,第19版)。而近年來,社會上的自殺事件頻傳,尤其是青少年自殺的消息經媒體報導之後,總會引起社會大眾、學校以及教育當局的震驚與關切。教育部所公佈的八十五年校園事件統計中指出,各級學校自殺自傷的案件數量明顯的增加,比起前一年增加了14﹪(中國時報,86.5.16,第7版)。而由文化大學新聞系學生刊物「文化一週」以北區大學生為對象所進行的死亡態度問卷調查指出,有45.9﹪的受訪者表示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民國八十二年的中華民國衛生統計資料顯示,在15∼19歲此一年齡層的青少年其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三位;此外,Meyer和Salmon(1988)亦指出,除了老年人之外,和其他年齡層相較之下,青少年是最容易自殺的高危險群。對於正值發展過程之黃金時期的青少年為何在生命剛起步的時候就選擇以自殺做為結,這是個非常需要整個社會去重視與探討並謀求解決之道的嚴肅議題。

從媒體所報導的內容看來,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不外乎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受到父母師長責備或同儕之間人際關係問題等,這不禁讓人產生的兩個疑問:其一是導致青少年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原因是否如媒體報導的這般單純,其次,令人十分不解的是,除了死亡之外難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嗎?是我們的青少年太缺乏挫折容忍力與變通的能力,亦或是社會未能提供青少年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而在青少年亟需外界協助的時卻無法適時的伸出援手。探討青少年之所以輕生的原因不是為了要追究誰該負責,而是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需求與困擾

,才能夠做好事先防治的工作減低悲劇發生的機率。因此,本研究擬從青少年的觀點來探討他們對於自殺行為的看法與反應、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為何、以及青少年對於自殺行為之相關觀念的了解程度。

三、文獻探討

自殺是青少年無法適應心理及環境狀況所引發的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而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可能是相當複雜的。一般而言,自殺者的心態特質可簡單歸納如下,對自己的生命找不出答案、無助與無望、對某人的報復、贏取他人的注意力、疲累而沒有力量再堅持下去等(鄔佩麗,民85)。若是從青少年本身的特質來看,Wodarski和Harris指出,極度的憂鬱是青少年自殺最顯著的特徵(引自陳素真,民77);Wise和Spengler則認為曾有自殺的念頭與自殺的企圖是兩項導致十四歲以下的孩子自殺的高危險因子;此外,當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從個人的觀點認定自己是唯一了解這個世界的人,則會增加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而增加其自殺的危機(劉念肯,民85)。其次,家庭因素也是影響青少年行為的一項重要因素,相關的研究指出,家庭的破裂、親子關係不佳、家庭中的溝通不良以及對父母有高度的敵意卻又伴隨很深的罪惡感等因素都與青少年自殺有關(Wodarski &Harris,引自陳素真,民77); Wise和Spengler則指出,家庭的功能不健全與家庭的壓力是導致十四歲以下的孩子自殺的高危險因子;而Kosky(1986)則認為父母親的自殺行為極有可能帶給孩子錯誤的示範而導致孩子的自殺;Phillips(1981)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漠視再加上家庭衝突也會提高孩子自殺的可能性;從家庭系統的觀點來看,自殺代表一個家庭系統的病症,自殺的孩子通常是父母或其他家人敵意的收受者,他們常會因為家庭中缺乏有效的溝通而感到不被關心(吳英璋、金樹人、許文耀,民83)。除了個人與家庭因素之外,學業成績低落、生活環境發生急遽的變化而引發重大壓力、同儕的影響等因素都與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關。

其實,青少年在採取自殺這樣激烈的手段前通常都會有預警,他們在付諸行動之前,一定會以許多的方式向外界發出求救的警訊。一般而言,青少年自殺前的預兆包括曾經企圖自殺過、有明確的自殺計畫、家庭中曾有人自殺、對生活失去興趣、常有無助絕望感、突然有飲酒吸毒的行為、生活習慣改變、最近面臨重大的失落、把有紀念性的物品送人、情緒不穩定、常提到與死亡有關的話題或在言語上表示希望自己死亡等(林民雄,民82;林家興,民81)。如果能夠及早辨識出上述青少年自殺的前兆,便能夠做到早期預防而採取必要的措施。

在青少年自殺的防治方面,許多學者提出的相關的建議。Wodarski和Harris認為自殺防治的內涵可以包括和青少年一起討論防範自殺的方法以及應付生活壓力的方法、教導青少年改進其溝通技巧、訓練父母親防範青少年自殺的概念、提高教師察覺與青少年自殺有關的警訊之能力、改變青少年消極扭曲的認知、培養青少年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親職教育改善家庭的互動方式、教導青少年如何改善人際關係的技巧等(引自陳素真,民77);另外,由於台灣的教育制度中,學校較重視學業知識的傳授與智育的發展,卻忽略了教導學生如何解決及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人際關係的處理、壓力的調適等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加強學校教育亦是青少年自殺防治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歐素汝,民84),故學校的輔導室應充分發揮其功能,並教導學生了解生命的尊嚴與意義(劉念肯,民85)。Katschnig(1977)提出一個較廣泛且完整的自殺防治計畫涵蓋了初級、次級與三級預防:初級預防是以一般學生為對象,減少任何自殺的威脅與企圖;次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有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簡單的危機處理服務;三級預防則是自殺行為發生後所採取的措施,以減少自殺事件引起的長期效應(引自林蔚芳,民82)。

綜上所述,青少年自殺行為是不容忽視的,唯有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努力,多關心青少年的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並教導他們尊重生命,方能協助他們順利渡過這段青澀的歲月。

 

貳、研究設計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如圖一)係延續並參酌第二期研究的研究架構,在時事性調查研究的部份主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國中、高中及高職生)對「命理與靈異現象」、「法律」、「身體意象」、「自殺行為」、「性騷擾」及「社會治安」等六項時事性主題的態度與看法。在長期研究部份主要探討及分析大專生的文化與心理態度的內涵(主觀文化),包括五項生活內容(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休閒生活及職業意識之重要性、滿意度與兩者間的落差值)、個人價值觀、幸福感、社會意識及世界觀。此外,研究中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客觀文化)大專生的文化與心理態度內涵之差異情形,以進一步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大專生的文化與心理態度特性,裨能提供大專生心理輔導之參考。

圖一、研究架構與測量變項量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中以國中、高中及高職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的區域包括北區(台北縣市) 、中區(台中縣市) 、南區(高雄縣市) 及東區(台東縣市及花蓮縣市)之國中、高中及高職等學校。本研究採用分層抽樣的方式,依各區域所包括國中、高中及高職學校總數之比例決定各區域抽取施測學校的數目,各區域再依國中、高中及高職的比例決定國中、高中及高職各級學校施測的數目。各區域分別依國中、高中及高職隨機抽取施測學校後,再隨機抽取一個年級,抽取的年級皆以一班級學生為施測對象。各區域之樣本人數分配情形參見表一。

表一、樣本人數分配表

背景變項

男生(N=619) (48.1%)

女生(N=668)(51.9%)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台北縣

148 ( 11.5 %)

263 ( 20.4 % )

 

台北市

117 ( 9.1 %)

75 ( 5.8 %)

 

台中縣

86 ( 6.7 %)

64 ( 5.0 %)

 

台中市

58 ( 4.5 %)

41 ( 3.2 %)

 

高雄縣

41 ( 3.2.%)

82 ( 6.4 %)

 

高雄市

63 ( 4.9 %)

92 ( 7.1 %)

 

花東縣市

106 ( 8.2 %)

51 ( 4.0 %)

國一

147 ( 11.4 % )

141 ( 10.9 %)

 

國二

124 ( 9.6 %)

158( 12.3 %)

 

國三

87 ( 6.8 %)

80 ( 6.2 %)

 

高一

100 ( 7.8 % )

38 ( 3.0 %)

 

高二

82 ( 6.4 %)

87 ( 6.8 %)

 

高三

2 ( .2 %)

45( 3.5 %)

 

高職一

24 ( 1.9 %)

14( 1.1 %)

 

高職二

22 ( 1.7 %)

57( 4.4 %)

 

高職三

32 ( 2.5 %)

48( 3.7 %)

十二歲

7 ( .5 %)

4 ( .3 %)

 

十三歲

89 ( 6.9 %)

114 ( 8.9 %)

 

十四歲

158 ( 12.3 %)

144 ( 11.2 %)

 

十五歲

119( 9.2 %)

103 ( 8.0 %)

 

十六歲

137 ( 10.6 %)

93 ( 7.2 %)

 

十七歲

86 ( 6.7 %)

133 ( 10.3 %)

 

十八歲

21( 1.6 %)

67( 5.2 %)

 

十九歲

1( .1 %)

9( .7 %)

 

未填答者

2( .2 %)

1( .1 %)

排 行

長子女

263 ( 20.4%)

254( 19.7 %)

 

次子女

143 ( 11.1 %)

211( 16.4 %)

 

老么

178 ( 13.8 %)

166( 12.9 %)

 

獨生子女

30 ( 2.3 %)

30( 2.3 %)

 

其他

3( .2 %)

4( .3 %)

 

未填答者

3( .2 %)

3( .2 %)

父母婚姻狀況

共同居住

547(42.5 %)

586( 45.5%)

 

分居

15(1.2 %)

15( 1.2 %)

 

離婚

25(1.9 %)

34( 2.6 %)

 

父親再婚

4(.3 %)

4( .3 %)

 

母親再婚

1(.1 %)

5( .4 %)

 

父母親均再婚

3(.2 %)

4 ( .3%)

 

其他

19( 1.5 %)

13( 1.0 %)

 

未填答者

6( .5 %)

7( .5 %)

同住的家人

與父母同住

511( 39.7 %)

558( 43.3 %)

 

與父親同住

14( 1.1 %)

21( 1.6 %)

 

與母親同住

32( 2.5 %)

38( 3.0 %)

 

住校

24( 1.9 %)

16( 1.2 %)

 

與親戚同住

17( 1.3 %)

16( 1.2%)

 

其他

14( 1.1 %)

10( .8 %)

 

未填答者

8( .6 %)

9( .7 %)

學業成績

優等(90分以上)

64( 5.0 %)

81( 6.3 %)

 

甲等(8089)

165( 12.8 %)

199( 15.5 %)

 

乙等(7079)

199( 15.5%)

220( 17.1 %)

 

丙等(6069)

130( 10.1%)

118( 9.2 %)

 

丁等(60分以下)

50( 3.9 %)

30( 2.3 %)

 

未填答者

12( .9 %)

20( 1.6 %)

社經地位

18(1.5 %)

14( 1.2 %)

 

71( 6.0%)

70( 5.9 %)

 

118( 9.9 %)

91( 7.6 %)

 

284( 23.8 %)

349( 29.3 %)

 

82( 6.9 %)

95( 8.0 %)

三、研究工具【略】

四、資料處理

施測學校寄回問卷,首先剔除無效問卷後,再進行資料建檔工作。資料建檔完成後則進行統計分析。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將部份提項的選項由五個選項歸類成三個選項,例如將「非常同意」及「同意」歸為「同意」,「非常不同意」及「不同意」歸為「不同意」。再進一步採用卡方考驗(Chi Square Test),進行百分比一致性考驗分析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於本時事性主題的看法是否有不同。

參、研究限制

一、文獻探討

本專案研究的第二部份�時事性主題的調查研究,旨在探討一般青少年(國、高中職學生)對於近來社會上時事性主題的態度與看法,在進行時事性主題之研究時,專案小組除了參考相關的文獻外,也利用網路以及收集一般報章雜誌的報導文章。在每一個時事性主題調查結果之前,僅做簡要的問題敘述與文獻探討。而在本次期中報告中,問題敘述的部份也包括若干相關的文獻探討,在期末報告時,將針對每一時事性主題,持續做相關文獻的收集。

二、研究結果

本研究僅以全國北、中、南、東四個地區的國、高中職學生為研究母群,並以班級為施測單位,因此本研究各項結果宜謹慎推論至全國的青少年。

 

肆、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將分為七個部份加以說明,主要包括(1)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認知(2) 青少年對防範自殺行為知識的需求及提供(3)青少年對自殺原因的看法(4)青少年對減少自殺事件方式的看法(5)青少年的自殺念頭及求助方式(6)青少年得知自殺事件的來源及得知後反應(7)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的看法。

一、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認知

探討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態度,有助於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了解。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的看法(正向的認知)可以反映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態度。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二),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的看法,各約有八成以上青少年並不認為「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者約一成至一成五左右,同意者未及一成。顯示大部份的青少年認為自殺行為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卡方考驗(Chi Square)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看法分析表

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題一-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1) 性別(N=1283) 學校類別(N=1291) 社經地位(N=119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1077(83.1)

517(83.9)

553(82.9)

618(84.3)

284(80.0)

175(86.2)

141(81.0)

177(85.1)

673(82.8)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61(12.4)

66(10.7)

94(14.1)

86(11.7)

53(14.9)

22(10.8)

28(16.1)

24(11.5)

100(12.3)

同意

53(4.1)

33(5.4)

20(3.0)

29(4.0)

18(5.1)

6(3.0)

5(2.9)

7(3.4)

40(4.9)

卡方考驗

 

X2=7.28 df=2 p=.026

X2=4.73 df=4 p=.316

X2=4.03 df=4 p=.401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的行為」(負向的認知)的看法,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的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的行為」的看法各約有七至八成以上認為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的行為,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者一成五以下,不同意者約一成至二成。卡方考驗(Chi Square)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的行為」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27.95, df=4, p<.001),即較多人數比例的高職生認為自殺行為是逃避而且是不適當的行為。

表三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之行為的同意程度分析表

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的行為?(題一-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2) 性別(N=1284) 學校類別(N=1292) 社經地位(N=119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00(15.4)

118(19.1)

81(12.1)

145(19.8)

32(9.0)

23(11.3)

25(14.4)

24(11.5)

134(16.5)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28(9.9)

61(9.9)

67(10.0)

75(10.2)

39(11.0)

14(6.9)

21(12.1)

10(4.8)

88(10.8)

同意

964(74.6)

438(71.0)

519(77.8)

513(70.0)

285(80.1)

166(81.8)

128(73.6)

175(83.7)

591(72.7)

卡方考驗

 

X2=12.09 df=2 p=.002

X2=27.95 df=4 p<.001

X2=12.59 df=4 p=.013

 

青少年能否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可以對出現自殺行為前兆的同學及朋友採取防範的措施,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因此,本調查中亦探究青少年能否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對「能否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的看法分析結果如表四所示,以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者最多,約五至六成左右,不同意者約二至三成,僅約一至二成青少年持同意的看法。顯示近半數以上的青少年並不十分確定自己是否能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我能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的看法無顯著不同。

 

表四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能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同意程度分析表

我能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題一-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6) 性別(N=1278) 學校類別(N=1286) 社經地位(N=1190)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326(25.3)

162(26.3)

163(24.6)

168(23.1)

105(29.5)

53(26.1)

44(25.4)

58(27.9)

201(24.8)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693(53.9)

311(50.5)

377(56.9)

388(53.4)

194(54.5)

111(54.7)

109(63.0)

109(52.4)

420(51.9)

同意

267(20.8)

143(23.2)

122(18.4)

171(23.5)

57(16.0)

39(19.2)

20(11.6)

41(19.7)

188(23.2)

卡方考驗

 

X2=6.35 df=2 p=.042

X2=10.75 df=4 p=.029

X2=13.40 df=4 p=.009

 

二、青少年對防範自殺行為知識的需求及提供

有關青少年對防範自殺行為知識的需求方面,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的分析結果顯示(如表五),各約六至七成青少年表示需要有關防範自殺行為的知識,約二至三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至二成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顯示半數以上的青少年表示對防範自殺行為知識的需求。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我需要有關防範自殺行為的知識」的看法無顯著不同。

表五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需要有關防範自殺行為的知識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我需要有關防範自殺行為的知識?(題一-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5) 性別(N=1278) 學校類別(N=1285) 社經地位(N=1189)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178(13.9)

80(13.0)

96(14.5)

100(13.7)

52(14.7)

26(12.9)

29(16.7)

22(10.6)

110(13.6)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78(21.6)

133(21.6)

143(21.6)

163(22.3)

78(22.0)

37(18.4)

36(20.7)

54(26.0)

171(21.2)

同意

829(64.5)

402(65.4)

424(64.0)

467(64.0)

224(63.3)

138(68.7)

109(62.6)

132(63.5)

526(65.2)

卡方考驗

 

X2=.60 df=2 p=.741

X2=2.12 df=4 p=.713

X2=4.66 df=4 p=.324

 

學校是提供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場所,學校是否提供青少年充份的有關防範自殺課程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六),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各約有五至六成青少年表示學校提供充份有關防範自殺的課程,約二至三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至二成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學校提供充份有關防範自殺課程的看法」無顯著不同。

表六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學校提供充分有關防範自殺的課程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學校提供充分有關防範自殺的課程?(題一-5SU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1) 性別(N=1284) 學校類別(N=1291) 社經地位(N=119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31(17.9)

108(17.4)

121(18.2)

131(17.9)

71(19.9)

29(14.4)

39(22.3)

33(15.9)

140(17.2)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04(23.5)

147(23.7)

154(23.2)

164(22.4)

92(25.8)

48(23.8)

44(25.1)

52(25.0)

185(22.8)

同意

756(58.6)

364(58.8)

390(58.6)

438(59.8)

193(54.2)

125(61.9)

92(52.6)

123(59.1)

487(60.0)

卡方考驗

 

X2=.15 df=2 p=.928

X2=5.19 df=4 p=.269

X2=4.49 df=4 p=.344

 

 

三、青少年對自殺原因的看法

本研究中探討青少年對導致青少年自殺之原因的看法,以瞭解青少年自殺行為的成因。茲將青少年對自殺原因的看法分析結果分述如下。

 

課業壓力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七),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約有六至八成認為課業壓力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約一至二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課業壓力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七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課業壓力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課業壓力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2) 性別(N=1284) 學校類別(N=1292) 社經地位(N=1197)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148(11.5)

68(11.0)

77(11.6)

99(13.5)

23(6.5)

26(12.8)

18(10.4)

21(10.0)

95(11.7)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20(17.0)

113(18.3)

105(15.8)

124(16.9)

55(15.4)

41(20.2)

33(19.1)

24(11.5)

141(17.3)

同意

924(71.5)

437(70.7)

484(72.7)

510(69.6)

278(78.1)

136(67.0)

122(70.5)

164(78.5)

579(71.0)

卡方考驗

 

X2=1.46 df=2 p=.482

X2=15.61 df=4 p=.004

X2=6.04 df=4 p=.196

感情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八),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約有六至八成青少年認為感情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約一至二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感情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41.47, df=4, p<.001)。即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感情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

表八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感情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感情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6) 性別(N=1279) 學校類別(N=1286) 社經地位(N=119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149(11.6)

69 (11.2)

80(12.0)

107(14.7)

22(6.2)

20(10.0)

18(10.5)

21(10.1)

97(12.0)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30(17.9)

119(19.4)

109(16.4)

159(21.8)

46(13.0)

25(12.4)

28(16.3)

39(18.8)

148(18.2)

同意

907(70.5)

426(69.4)

476(71.6)

464(63.6)

287(80.0)

156(77.6)

126(73.3)

148(71.2)

566(69.8)

卡方考驗

 

X2=1.99 df=2 p=.369

X2=41.47 df=4 p<.001

X2=1.29 df=4 p=.862

 

人際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九),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約有四至五成青少年認為人際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者約三成五左右,不同意者約一至二成。。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人際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九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人際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人際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1) 性別(N=1274) 學校類別(N=1281) 社經地位(N=118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67(20.8)

138(22.5)

126(19.1)

166(22.8)

61(17.4)

40(19.8)

28(16.4)

37(17.9)

179(22.2)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431(33.6)

209(34.1)

220(33.3)

258(35.4)

101(28.8)

72(35.6)

61(35.7)

65(31.4)

269(33.3)

同意

583(45.5)

266(43.4)

315(47.7)

304(41.8)

189(53.8)

90(44.6)

82(48.0)

105(50.7)

359(44.5)

卡方考驗

 

X2=3.16 df=2 p=.206

X2=14.53 df=4 p=.006

X2=5.27 df=4 p=.261

 

 

家庭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約有五至六成青少年認為家庭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約二至三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約一至二成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家庭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十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家庭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家庭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9) 性別(N=1272) 學校類別(N=1279) 社經地位(N=1184)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23(17.4)

104(17.1)

116(17.4)

144(19.8)

41(11.6)

38(19.0)

24(14.0)

34(16.7)

146(18.1)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51(27.4)

169(27.8)

181(27.2)

190(26.1)

106(30.1)

55(27.5)

49(28.5)

63(30.9)

216(26.7)

同意

705(55.1)

334(55.0)

368(55.3)

393(54.1)

205(58.2)

107(53.5)

99(57.6)

107(52.5)

446(55.2)

卡方考驗

 

X2=.07 df=2 p=.966

X2=11.62 df=4 p=.020

X2=2.95 df=4 p=.567

 

 

父母期望過高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一), 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約有六至七成青少年認為父母期望過高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約二至二成五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約一至一成五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父母期望過高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父母期望過高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父母期望過高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0) 性別(N=1273) 學校類別(N=1280) 社經地位(N=118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179(14.0)

94(15.4)

84(12.7)

122(16.8)

32(9.1)

25(12.4)

13(7.5)

26(12.6)

123(15.3)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89(22.6)

151(24.7)

137(20.7)

175(24.1)

73(20.7)

41(20.3)

45(26.0)

55(26.6)

172(21.3)

同意

812(63.4)

366(59.9)

441(66.6)

428(59.0)

248(70.3)

136(67.3)

115(66.5)

126(60.9)

511(63.4)

卡方考驗

 

X2=6.18 df=2 p=.046

X2=17.78 df=4 p=.001

X2=9.75 df=4 p=.044

 

孤單無人關心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二),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約有四至五成五的青少年認為孤單無人關心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者約二成五至三成,不同意者約二成至二成五。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孤單無人關心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十二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孤單無人關心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孤單無人關心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6) 性別(N=1269) 學校類別(N=1276) 社經地位(N=118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87(22.5)

134(22.0)

152(23.0)

184(25.3)

61(17.4)

42(21.0)

29(17.1)

45(21.7)

192(23.9)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65(28.6)

194(31.9)

171(25.9)

216(29.8)

91(26.0)

58(29.0)

45(26.5)

69(33.3)

227(28.2)

同意

624(48.9)

281(46.1)

337(51.1)

326(44.9)

198(56.6)

100(50.0)

96(56.5)

93(44.9)

385(47.9)

卡方考驗

 

X2=5.62 df=2 p=.060

X2=14.62 df=4 p=.006

X2=7.67 df=4 p=.104

 

 

身體健康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三),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四成左右青少年並不認為身體健康問題是造成自殺的原因,約三成五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二成至三成青少年持同意的看法。顯示青少年對身體健康問題是否是自殺原因的看法較為分歧。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身體健康問題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十三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身體健康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身體健康問題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5) 性別(N=1268) 學校類別(N=1275) 社經地位(N=118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513(40.2)

233(38.3)

278(42.2)

294(40.7)

144(40.9)

75(37.5)

65(37.6)

85(41.3)

333(41.5)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453(35.5)

217(35.6)

234(35.5)

256(35.4)

121(34.4)

76(38.0)

60(34.7)

68(33.0)

289(36.0)

同意

309(24.2)

159(26.1)

147(22.3)

173(23.9)

87(24.7)

49(24.5)

48(27.7)

53(25.7)

180(22.4)

卡方考驗

 

X2=3.11 df=2 p=.211

X2=.99 df=4 p=.911

X2=3.07 df=4 p=.546

 

 

發生重大事故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四),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四至五成的青少年認為發生重大事故是造成自殺的原因,僅約二成至三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發生重大事故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20.31, df=4, p<.001),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國中生不認為發生重大事故是造成自殺的原因。

表十四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發生重大事故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發生重大事故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9) 性別(N=1271) 學校類別(N=1279) 社經地位(N=1184)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349(27.3)

173(28.5)

172(25.9)

231(31.9)

78(22.2)

40(19.7)

39(22.8)

61(29.5)

221(27.4)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67(28.7)

167(27.5)

198(29.9)

200(27.6)

99(28.1)

68(33.5)

45(26.3)

62(30.0)

236(29.3)

同意

563(44.0)

268(44.1)

293(44.2)

293(40.5)

175(49.7)

95(46.8)

87(50.9)

84(40.6)

349(43.3)

卡方考驗

 

X2=1.37 df=2 p=.503

X2=20.31 df=4 p<.001

X2=4.61 df=4 p=.329

 

 

同學或朋友自殺事件之影響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五),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五至六成青少年不認為同學或朋友自殺事件之影響是造成自殺的原因,約二成至二成五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至二成青少年持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同學或朋友自殺事件之影響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十五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同學或朋友自殺事件之影響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同學或朋友自殺事件之影響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1) 性別(N=1274) 學校類別(N=1281) 社經地位(N=118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741(57.8)

338(55.5)

399(60.0)

421(58.0)

206(58.2)

114(56.7)

101(58.4)

117(56.3)

478(59.5)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21(25.1)

154(25.3)

166(25.0)

177(24.4)

94(26.6)

50(24.9)

41(23.7)

57(27.4)

191(23.8)

同意

219(17.1)

117(19.2)

100(15.0)

128(17.6)

54(15.3)

37(18.4)

31(17.9)

34(16.3)

135(16.8)

卡方考驗

 

X2=4.38 df=2 p=.112

X2=1.53 df=4 p=.821

X2=1.38 df=4 p=.847

 

自殺事件新聞之影響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六),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五至六成青少年不認為自殺事件新聞之影響是造成自殺的原因,約二成至二成五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至二成青少年持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自殺事件新聞之影響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十六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自殺事件新聞的影響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自殺事件新聞之影響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2) 性別(N=1275) 學校類別(N=1282) 社經地位(N=1188)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766(59.8)

344(56.4)

418(62.9)

443(61.1)

209(58.9)

114(56.4)

100(57.5)

132(63.2)

489(60.7)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89(22.5)

138(22.6)

149(22.4)

159(21.9)

74(20.8)

56(27.7)

45(25.9)

44(21.1)

177(22.0)

同意

227(17.7)

128(21.0)

98(14.7)

123(17.0)

72(20.3)

32(15.8)

29(16.7)

33(15.8)

139(17.3)

卡方考驗

 

X2=9.23 df=2 p=.010

X2=5.57 df=4 p=.234

X2=1.89 df=4 p=.756

 

 

濫用藥物或酗酒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七),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四至五成青少年認為濫用藥物或酗酒是造成自殺的原因,僅約二成至三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層級青少年對「濫用藥物或酗酒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30.63, df=4, p<.001)。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國中生不認為濫用藥物或酗酒是造成自殺的原因。

表十七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濫用藥物或酗酒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濫用藥物或酗酒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3) 性別(N=1275) 學校類別(N=1283) 社經地位(N=1189)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376(29.3)

166(27.1)

208(31.4)

257(35.4)

72(20.4)

47(23.2)

46(26.6)

56(26.8)

254(31.5)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13(24.4)

146(23.8)

166(25.1)

166(22.8)

97(27.5)

50(24.6)

38(22.0)

58(27.8)

182(22.6)

同意

594(46.3)

301(49.1)

288(43.5)

304(41.8)

184(54.1)

106(52.2)

89(51.4)

95(45.5)

371(46.0)

卡方考驗

 

X2=4.41 df=2 p=.110

X2=30.63 df=4 p<.001

X2=5.06 df=4 p=.281

 

不正確的生命態度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八),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六成五至七成五青少年認為不正確的生命態度是造成自殺的原因,僅約一成至二成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層級青少年對「不正確的生命態度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29.99, df=4, p<.001)。即相對於國中及高職,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認為不正確的生命態度是造成自殺的原因。

表十八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不正確的生命態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同意程度分析表

不正確的生命態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2) 性別(N=1275) 學校類別(N=1282) 社經地位(N=1187)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15(16.8)

102(16.7)

112(16.9)

151(20.7)

39(11.1)

25(14.4)

20(11.5)

35(16.9)

147(18.2)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23(17.4)

109(17.8)

112(16.9)

140(19.2)

47(13.4)

36(17.8)

30(17.2)

32(15.5)

143(17.7)

同意

844(65.8)

400(65.5)

440(66.3)

437(60.0)

266(75.6)

141(69.8)

124(71.3)

140(67.6)

516(64.0)

卡方考驗

 

X2=.21 df=2 p=.900

X2=29.99 df=4 p<.001

X2=5.61 df=4 p=.230

犯下無法挽救的大錯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十九),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五至六成的青少年認為自殺犯下無法挽救的大錯是造成自殺的原因,約二成五左右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至二成青少年持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犯下無法挽救的大錯是否是造成青少年自殺原因」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十九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犯下無法挽救的大錯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犯下無法挽救的大錯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原因?(題二-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7) 性別(N=1279) 學校類別(N=1287) 社經地位(N=119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58(20.0)

120(19.5)

137(20.6)

167(22.8)

56(15.9)

35(17.2)

18(10.5)

39(18.8)

182(22.4)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09(24.0)

149(24.3)

158(23.8)

175(23.9)

89(25.3)

45(22.2)

43(25.0)

48(23.2)

197(24.3)

同意

720(55.9)

345(56.2)

370(55.6)

390(53.3)

207(58.8)

123(60.6)

111(64.5)

120(58.0)

433(53.3)

卡方考驗

 

X2=.23 df=2 p=.892

X2=9.36 df=4 p=.053

X2=13.84 df=4 p=.008

綜合上述有關青少年對自殺原因的看法,青少年自殺原因中佔同意人數比例半數以上者包括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家庭問題、父母期望過高、不正確生命態度及犯下無法挽回的大錯(如圖表二十),其中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及不正確生命態度所佔同意人數比例為最多。青少年對感情問題、發生重大事故、濫用藥物或酗酒及不正確生命態度等自殺原因的看法因學校層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青少年對減少自殺事件方式的看法

如何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乃是學校教育工作者所關切的課題,本研究亦調查青少年對如何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以提供學校教育工作者參考。茲將分析結果分述如下。

青少年對於「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的看法,分析結果(如表二十一),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八至九成青少年認為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約一成以下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或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一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多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可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多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8) 性別(N=1280) 學校類別(N=1288) 社經地位(N=1194)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9(2.3)

17(2.8)

11(1.7)

21(2.9)

2(.6)

6(3.0)

5(2.9)

1(.5)

19(2.3)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94(7.3)

49(8.0)

45(6.8)

46(6.3)

29(8.2)

19(9.5)

16(9.2)

13(6.3)

58(7.1)

同意

1165(90.5)

550(89.3)

608(91.6)

666(90.0)

323(91.2)

176(87.6)

152(87.9)

194(93.3)

736(90.5)

卡方考驗

 

X2=2.56 df=2 p=.277

X2=9.18 df=4 p=.058

X2=4.89 df=4 p=.299

青少年對「學校加強心理輔導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二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七成五至八成五的青少年認為學校加強心理輔導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約一至二成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一成以下的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學校加強心理輔導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二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學校加強青少年的心理輔導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學校加強青少年的心理輔導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5) 性別(N=1277) 學校類別(N=1285) 社經地位(N=1192)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45(3.5)

29(14.7)

15(2.3)

32(4.4)

11(3.1)

2(1.0)

5(2.9)

6(2.9)

31(3.8)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90(14.8)

90(14.7)

99(14.9)

92(12.6)

62(17.6)

36(17.9)

40(23.1)

26(12.5)

111(13.7)

同意

1050(81.7)

495(80.6)

549(82.8)

607(83.0)

280(79.3)

163(81.1)

128(74.0)

176(84.6)

669(82.5)

卡方考驗

 

X2=5.80 df=2 p=.055

X2=11.33 df=4 p=.023

X2=11.67 df=4 p=.020

青少年對「學校提供防範自殺行為的課程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三所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五成五至六成五的青少年認為學校加強心理輔導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約二成五至三成五以下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一約成左右的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學校提供防範自殺行為的課程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三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學校提供防範自殺行為的課程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學校提供防範自殺行為的課程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0) 性別(N=1272) 學校類別(N=1280) 社經地位(N=118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138(10.8)

71(11.6)

66(10.0)

81(11.1)

46(13.1)

11(5.5)

22(12.7)

22(10.6)

84(10.4)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367(28.7)

174(28.4)

192(29.1)

191(26.2)

116(33.0)

60(30.0)

48(27.7)

61(29.5)

237(29.4)

同意

775(60.5)

368(60.0)

401(60.8)

456(62.6)

190(54.0)

129(64.5)

103(59.5)

124(59.9)

484(60.1)

卡方考驗

 

X2=.82 df=2 p=.663

X2=14.39 df=4 p=.006

X2=.85 df=4 p=.932

 

青少年對「學校減輕青少年的課業壓力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 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八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學校減輕青少年的課業壓力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各一成五左右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以下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學校減輕青少年的課業壓力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四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學校減輕青少年的課業壓力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同意程度分析表

學校減輕青少年的課業壓力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8) 性別(N=1280) 學校類別(N=1288) 社經地位(N=119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41(3.2)

22(3.6)

18(2.7)

19(2.6)

18(5.1)

4(2.0)

7(4.0)

6(2.9)

24(3.0)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206(16.0)

105(17.1)

101(15.2)

117(16.0)

55(15.5)

34(16.8)

31(17.9)

28(13.5)

129(15.9)

同意

1041(80.8)

488(79.3)

546(82.1)

596(81.4)

281(79.4)

164(81.2)

135(78.0)

174(83.7)

659(81.2)

卡方考驗

 

X2=1.78 df=2 p=.410

X2=5.60 df=4 p=.199

X2=2.17 df=4 p=.705

青少年對「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 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八成五至九成的青少年認為「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有一成左右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以下的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四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7) 性別(N=1279) 學校類別(N=1287) 社經地位(N=1192)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33(2.6)

21(3.4)

12(1.8)

25(3.4)

6(1.7)

2(1.0)

2(1.2)

3(1.4)

26(3.2)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25(9.7)

73(11.9)

52(7.8)

83(11.3)

29(8.2)

13(6.5)

17(9.8)

16(7.7)

84(10.4)

同意

1129(87.7)

519(84.7)

602(90.4)

626(85.3)

317(90.1)

186(92.5)

154(89.0)

189(90.9)

701(86.4)

卡方考驗

 

X2=9.95 df=2 p=.007

X2=11.11 df=4 p=.025

X2=5.22 df=4 p=.265

 

 

青少年對「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五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八成五至九成的青少年認為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有一成以下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或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性別青少年對「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13.93, df=4, p<.001)。即相對於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認為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

表二十五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1) 性別(N=1274) 學校類別(N=1281) 社經地位(N=118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25(2.0)

13(2.1)

10(1.5)

15(2.1)

5(1.4)

5(2.5)

3(1.7)

1(.5)

18(2.2)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03(8.0)

67(10.9)

36(5.4)

68(9.3)

25(7.1)

10(5.0)

15(8.7)

10(4.9)

74(9.2)

同意

1153(90.0)

532(86.9)

616(93.1)

645(88.0)

323(91.5)

185(92.5)

155(89.6)

195(94.7)

715(88.6)

卡方考驗

 

X2=13.93 df=2 p<.001

X2=5.49 df=4 p=.241

X2=7.07 df=4 p=.132

青少年對「協助青少年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六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八成五至九成的青少年認為協助青少年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有一成左右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以下的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協助青少年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六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協助青少年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協助青少年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8) 性別(N=1270) 學校類別(N=1278) 社經地位(N=118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34(2.7)

22(3.6)

11(1.7)

21(2.9)

10(2.8)

3(1.5)

1(.6)

4(1.9)

27(3.3)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51(11.8)

87(14.3)

63(9.5)

93(12.8)

42(11.9)

16(8.0)

21(12.2)

25(12.1)

99(12.3)

同意

1093(85.5)

499(82.1)

588(88.8)

611(84.3)

301(85.3)

181(90.5)

150(87.2)

178(86.0)

680(84.4)

卡方考驗

 

X2=12.52 df=2 p=.002

X2=5.01 df=4 p=.286

X2=4.74 df=4 p=.315

青少年對「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七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皆以四成左右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居多,約有三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約二成五至三成的青少年持不同意的看法。顯示青少年對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能否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較分歧。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僅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對「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有顯著不同(X2=23.38, df=4, p<.001)。即相對於高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國中生不認為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

表二十七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77) 性別(N=1270) 學校類別(N=1277) 社經地位(N=118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364(28.5)

178 (29.2)

184(27.9)

241(33.1)

88(25.0)

35(17.7)

56(32.4)

68(32.7)

225(28.0)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566(44.3)

253(41.5)

312(47.3)

309(42.5)

154(43.8)

103(52.0)

65(37.6)

91(43.8)

361(44.9)

同意

347(27.2)

179(29.3)

164(24.8)

177(24.3)

110(31.3)

60(30.3)

52(30.1)

49(23.6)

218(27.1)

卡方考驗

 

X2=4.96 df=2 p=.084

X2=23.38 df=4 p<.001

X2=5.10 df=4 p=.277

青少年對「精神及藥物治療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八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四成至五成的青少年並不認為精神及藥物治療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有三至三成五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二成左右的青少年持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精神及藥物治療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八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精神及藥物治療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精神及藥物治療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68) 性別(N=1260) 學校類別(N=1268) 社經地位(N=1178)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619(48.8)

281(46.6)

335(51.0)

372(51.7)

157(44.9)

90(45.5)

84(48.6)

107(52.2)

385(48.1)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401(31.6)

197(32.7)

203(30.9)

206(28.6)

122(34.9)

73(36.9)

53(30.6)

62(30.2)

258(32.3)

同意

248(19.6)

125(20.7)

119(18.1)

142(19.7)

71(20.3)

35(17.7)

36(20.8)

36(17.6)

157(19.6)

卡方考驗

 

X2=2.66 df=2 p=.264

X2=8.19 df=4 p=.085

X2=1.39 df=4 p=.847

 

 

青少年對「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調查結果如表二十九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青少年中,各約有九成的青少年認為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能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有一成左右的青少年持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的看法,僅約一成以下持不同意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對「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發生」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二十九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對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之同意程度分析表

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題三-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4) 性別(N=1276) 學校類別(N=1284) 社經地位(N=1189)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不同意

45(3.5)

26(4.2)

18(2.7)

31(4.2)

9(2.6)

5(2.5)

1(.6)

6(2.9)

35(4.3)

部份同意或部份不同意

119(9.3)

63(10.3)

56(8.4)

72(9.8)

37(10.5)

10(5.0)

21(12.1)

19(9.2)

70(8.7)

同意

1120(87.2)

523(85.5)

590(88.9)

628(85.9)

305(86.9)

187(92.6)

151(87.3)

182(87.9)

704(87.0)

卡方考驗

 

X2=3.79 df=2 p=.151

X2=8.38 df=4 p=.079

X2=7.84 df=4 p=.098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顯示,大部份青少年對研究中所列的各項減少自殺事件的方式都持肯定的態度,其中「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等三項方式為最多人數比例(近九成)的青少年認為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而僅二至三成的青少年認為「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及「精神及藥物治療」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如圖表三十所示。

五、青少年的自殺念頭及求助方式

本研究中亦調查青少年是否曾經有自殺的念頭,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三十一),總樣本中,有三成二的青少年表示曾有自殺的念頭。就不同性別青少年樣本的分析顯示,男生樣本有約近二成及女生樣本有約近四成三的青少年表示曾有自殺的念頭。就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樣本的分析顯示,國中樣本中約有二成八、高中樣本中約有三成七及高職樣本中約有三成六曾有自殺的念頭。就不同社經地位青少年樣本的分析顯示,高、中、低社經地位樣本中各約有三成二青少年曾有自殺的念頭。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青少年是否曾有自殺的念頭」有顯著的不同(X2=83.32, df=1, p<.001)。即相對於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表示曾有自殺的念頭。

表三十一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社經地位之青少年曾有自殺念頭之分析表

你是否曾有自殺的念頭?(題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88) 性別(N=1280) 學校類別(N=1288) 社經地位(N=119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412(32.0)

120(19.5)

288(43.3)

208(28.4)

132(37.2)

72(36.0)

56(32.4)

68(32.7)

265(32.6)

876(68.0)

495(80.5)

377(56.7)

525(71.6)

223(62.8)

128(64.0)

117(67.6)

140(67.3)

547(67.4)

卡方考驗

 

X2=83.32 df=1 p<.001

X2=10.28 df=2 p=.006

X2=.005 df=2 p=.997

 

 

研究中亦從青少年對其同學或朋友是否有自殺念頭的調查中,探究青少年曾有自殺念頭的比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三十二),總樣本中,有二成七左右的青少年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就不同性別青少年樣本的分析顯示,男生樣本有約近一成六及女生樣本有三成六的青少年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就不同學校類別青少年樣本的分析顯示,國中樣本中約有二成二、高中樣本中約有三成四及高職樣本中約有二成九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就不同社經地位青少年樣本的分析顯示,高、中、低社經地位樣本中各約有二成五至三成左右青少年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的同學或朋友是否曾有自殺的念頭因不同性別(X2=65.10, df=1, p<.001)及學校類別而有所不同(X2=21.38, df=4, p<.001)。即相對於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

表三十二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之青少年的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念頭之分析表

你的同學或朋友是否曾有自殺的念頭?(題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2) 性別(N=1284) 學校類別(N=1292) 社經地位(N=1197)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344(26.6)

100(16.2)

240(36.0)

162(22.1)

122(34.3)

60(29.7)

55(31.6)

53(25.5)

207(25.4)

234(18.1)

125(20.2)

108(16.2)

132(18.0)

64(18.0)

38(18.8)

27(15.5)

44(21.2)

146(17.9)

不知道

714(55.3)

393(63.6)

318(47.7)

440(59.9)

170(47.8)

104(51.5)

92(52.9)

111(53.4)

462(56.7)

卡方考驗

 

X2=65.10 df=2 p<.001

X2=21.38 df=4 p<.001

X2=4.49 df=4 p=.344

 

當青少年知道同學有自殺念頭時會有什麼反應?根據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三十三),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皆約有八至九成的青少年表示「會勸阻,使他打消念頭」,其次未及一成的青少年表示「會向他人求助」。而青少年求助的對象方面,總樣本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向其他的同學或朋友 (60.4%)居多,其次為學校師長(53.9%)、學校輔導老師(53.9%)、他的父母或家(50.9%)。

不同性別青少年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男生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學校師長(60.8%)及其他的同學或朋友 (60.2%)居多,其次為學校輔導老師(58.7%)、他的父母或家人(56.1%)。女生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其他的同學或朋友 (60.6%)居多,其次為學校輔導老師(50.0%)及學校師長(47.9%)。

不同學校類別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國中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學校輔導老師(62.6%)居多,其次為學校師長 (62.3%)及他的父母或家人 (59.6%)。高中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其他的同學或朋友居多(66.3%),其次為學校師長(47.2%)及學校輔導老師(45.5%)。高職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其他的同學或朋友居多(64.5%),其次為他的父母或家人(45.8%)及學校輔導老師(37.4%)。

不同社經地位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高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其他的同學或朋友居多(57.1%),其次為學校師長(49.1%)及學校輔導老師(49.1%)。中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其他的同學或朋友居多(62.2%)及學校輔導老師(62.2%),其次為學校師長(55.0%)。低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尋求協助的對象以其他的同學或朋友居多(60.7%),其次為學校師長(55.0%)及學校輔導老師(53.2%)。

表三十三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知道同學有自殺念頭時之反應情形分析表

當你知道同學有自殺念頭時,會有什麼反應? (請單選)(題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182) 性別(N=1176) 學校類別(N=1182) 社經地位(N=11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

30(2.5)

10(1.8)

19(3.0)

17(2.6)

7(2.1)

6(3.2)

4(2.5)

4(2.1)

19(2.5)

勸阻,使他打消念頭

1038(87.8)

462(84.3)

571(90.9)

575(86.7)

295(88.3)

168(90.8)

141(87.6)

172(89.6)

656(87.8)

不予理會

36(3.0)

29(5.3)

7(1.1)

24(3.6)

10(3.0)

2(1.1)

2(1.2)

7(3.6)

23(3.1)

向他人求助

61(5.2)

37(6.8)

24(3.8)

38(5.7)

16(4.8)

7(3.8)

7(4.3)

8(4.2)

40(5.4)

其他,請說明

17(1.4)

10(1.8)

7(1.1)

9(1.4)

6(1.8)

2(1.1)

7(4.3)

1(.5)

9(1.2)

卡方考驗

 

X2=25.72 df=4 p<.001

X2=5.65 df=8 p=.69

X2=12.80 df=8 p=.119

表三十四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知道同學有自殺念頭時之反應情形分析表

當你知道同學有自殺念頭時,你會向誰求助? 〈可複選〉(題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6) 性別(N=1288) 學校類別(N=1296) 社經地位(N=1200)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學校師長

699(53.9)

377(60.8)

320(47.9)

459(62.3)

168(47.2)

72(35.5)

86(49.1)

115(55.0)

449(55.0)

學校輔導老師

699(53.9)

364(58.7)

334(50.0)

461(62.6)

162(45.5)

76(37.4)

86(49.1)

130(62.2)

434(53.2)

他的父母或家人

660(50.9)

348(56.1)

309(46.3)

439(59.6)

128(36.0)

93(45.8)

81(46.3)

114(54.5)

427(52.3)

自己的父母或家人

349(26.9)

164(26.5)

184(27.5)

214(29.0)

85(23.9)

50(24.6)

48(27.4)

68(32.5)

210(25.7)

校外輔導機構

394(30.4)

209(33.7)

184(27.5)

259(35.1)

85(23.9)

50(24.6)

61 (34.9)

71(34.0)

236(28.9)

其他的同學或朋友

783(60.4)

373(60.2)

405(60.6)

416(56.4)

236(66.3)

131(64.5)

100(57.1)

130(62.2)

495(60.7)

不知道

71(5.5)

43(6.9)

25(4.0)

42(5.7)

20(5.6)

9(4.4)

6(3.4)

10(4.8)

48(5.9)

六、青少年得知自殺事件的來源及得知後反應

青少年得知自殺事件的來源,調查結果顯示,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表示得知自殺事件的主要來源以報紙與電視新聞報導(九成五以上)居多,其次為朋友或同學(四成五至五成左右),如表 所示。青少年得知自殺事件後的反應,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皆以「覺得自殺行為不應該」居多(六成五至七成五左右),其次「為感到惋惜」(六成五左右)、「同情自殺者所面對的處境」(三成至四成五左右)如表 所示

表三十五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知道有關青少年自殺事件訊息之主要來源分析表

你所知道有關青少年自殺事件的訊息主要來自何處? 〈可複選〉(題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4) 性別(N=1286) 學校類別(N=1294) 社經地位(N=1198)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報紙與電視新聞報導

1242(95.8)

593 (95.8)

642(96.3)

696(94.6)

347(97.5)

199(98.5)

169(96.6)

200(96.2)

782(96.0)

朋友或同學

621(48.0)

279(45.1)

340(51.0)

357(48.5)

159(44.7)

105(52.0)

74(42.3)

107(51.4)

395(48.5)

家人

522(40.3)

238(38.4)

282(42.3)

362(49.2)

103(28.9)

57(28.2)

56(32.0)

87(41.8)

333(40.9)

老師

526(40.6)

264(42.6)

261(39.1)

332(45.1)

128(36.0)

66(32.7)

57(32.6)

76(36.5)

356(43.7)

其他,請說明

13(1.0)

8(1.3)

4(.6)

7(1.0)

4(1.1)

2(1.0)

0

2(1.0)

11(1.3)

表三十六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層級與社經地位青少年知道有關青少年自殺事件時內心之反應情形分析表

當你知道有關青少年自殺事件時,你內心會有什麼反應? 〈可複選〉(題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5) 性別(N=1287) 學校類別(N=1295) 社經地位(N=1199)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感到惋惜

853(65.9)

400(64.5)

449(67.3)

478(64.9)

244(68.5)

131(64.9)

108(61.7)

144(69.2)

531(65.1)

同情自殺者所面對的處境

513(39.6)

243(39.2)

267(40.0)

329(44.6)

116(32.6)

68(33.7)

68(38.9)

83(39.9)

323(39.6)

覺得自殺行為不應該

918(70.9)

454(73.2)

459(68.8)

520(70.6)

251(70.5)

147(72.8)

118(67.4)

155(74.5)

578(70.8)

心情易受影響

225(17.4)

106(17.1)

117(17.5)

156(21.2)

43(12.1)

26(12.9)

27(15.4)

33(15.9)

146(17.9)

有模仿的念頭

33(2.5)

12(1.9)

21(3.1)

25(3.4)

5(1.4)

3(1.5)

3(1.7)

3(1.4)

24(2.9)

其他

48(3.7)

31(5.0)

16(2.4)

22(3.0)

13(3.7)

13(6.4)

6(3.4)

8(3.8)

30(3.7)

 

七、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的看法

本研究中針對一些學者所提出有關自殺行為的迷思,對青少年進行調查,以瞭解青少年對自殺觀念的認識。茲將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的看法分析陳述如下。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迷思��「常常說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的看法,分析結果如表三十七,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各有超過半數以上的青少年認為「常常說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是錯誤的(選此項答案表示具正確的看法)。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常常說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的看法因不同學校類別而有所不同 (X2=16.93, df=2, p<.001)。相對於國、高中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職生對自殺行為的迷思��「常常說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有不正確的看法。

表三十七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對「常常說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之看法分析表

常常說要自殺的人是不會自殺的 (題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4) 性別(N=1286) 學校類別(N=1294) 社經地位(N=1198)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435(33.6)

223(36.0)

207(31.1)

226(30.7)

116(32.6)

93(46.0)

57(32.6)

63(30.3)

271(33.3)

859(66.4)

397(64.0)

459(68.9)

510(69.3)

240(67.4)

109(54.0)

118(67.4)

145(69.7)

544(66.7)

卡方考驗

 

X2=3.45 df=1 p=.063

X2=16.93 df=2 p<.001

X2=.662 df=2 p=.718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的看法,總樣本、不同性別及社經地位樣本(高中生樣本外)中,青少年對於「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此一敘述認為是錯誤的或正確的各約有四成五至五成五左右,如表 所示。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的看法因不同學校類別而有所不同 (X2=26.06, df=2, p<.001)。相對於國中、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對自殺行為的迷思��「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有正確的看法。

表三十八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對「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之看法分析表

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 (題十-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3) 性別(N=1285) 學校類別(N=1293) 社經地位(N=1197)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636(49.2)

335(54.2)

299(44.8)

398(54.1)

134(37.7)

104(51.5)

79(45.1)

100(48.3)

414(50.8)

657(50.8)

283(45.8)

368(55.2)

338(45.9)

221(62.3)

98(48.5)

96(54.9)

107(51.7)

401(49.2)

卡方考驗

 

X2=11.29 df=1 p=.001

X2=26.06 df=2 p<.001

X2=2.00 df=2 p=.369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的看法,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青少年認為「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此一敘述認為是錯誤的或正確的各約有四成五至五成五左右,如表三十九所示。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的看法因不同學校類別而有所不同 (X2=20.84, df=2, p<.001)。相對於國中、高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對自殺行為的迷思-「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有正確的看法。

表三十九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對「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之看法分析表

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 (題十-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3) 性別(N=1285) 學校類別(N=1293) 社經地位(N=1197)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702(54.3)

340(55.0)

358(53.7)

432(58.6)

156(44.1)

114(56.4)

95(54.6)

92(44.4)

465(57.0)

591(45.7)

278(45.0)

309(46.3)

305(41.4)

198(55.9)

88(43.6)

79(45.4)

115(55.6)

351(43.0)

卡方考驗

 

X2=.23 df=1 p=.629

X2=20.84 df=2 p<.001

X2=10.47 df=2 p=.005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的看法,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類別及社經地位樣本中,約有五成至六成五的青少年認為「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是對的,認為是錯的約有三成五至四成五左右,如表四十所示。顯示有五成以上青少年對「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的看法有不正確的認知。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的看法因不同學校類別而有所不同 (X2=20.87, df=2, p<.001)。即相對於高、中職生,較多人數比例的國中生對自殺行為的迷思��「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

表四十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對「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之看法分析表

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題十-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樣本(N=1292) 性別(N=1284) 學校類別(N=1292) 社經地位(N=1196)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774(59.9)

365(59.1)

402(60.4)

480(65.3)

185(52.1)

109(54.0)

93(53.1)

120(58.3)

509(62.5)

518(40.1)

253(40.9)

264(39.6)

255(34.7)

170(47.9)

93(46.0)

82(46.9)

86(41.7)

306(37.5)

卡方考驗

 

X2=.23 df=1 p=.635

X2=20.87 df=2 p<.001

X2=5.69 df=2 p=.058

青少年對自殺行為迷思��「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的看法,總樣本、不同性別、學校層級及社經地位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如表四十一),約有八成至八成五的青少年認為「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是錯誤的,有一成五至二成左右的青少年認為是對的。顯示大部份青少年對「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的看法有正確的認知。進一步以卡方考驗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背景之青少年對「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表四十一 總樣本、性別、不同學校類別與社經地位青少年對「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之分析表

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題十-5)


總樣本(N=1294) 性別(N=1279) 學校類別(N=1287) 社經地位(N=1192)


 

人數(%)

男生

人數(%)

女生

人數(%)

國中

人數(%)

高中

人數(%)

高職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232(18.0)

126(20.5)

103(15.5)

145(19.8)

53(15.0)

34(17.0)

32(18.4)

31(15.0)

151(18.6)

1055(82.0)

488(79.5)

562(84.5)

588(80.2)

301(85.0)

166(83.0)

142(81.6)

175(85.0)

661(81.4)

卡方考驗

 

X2=5.50 df=1 p=.019

X2=3.91 df=2 p=.142

X2=1.43 df=2 p=.489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近半數的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迷失有不正確的認知,如「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及「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值得學校教育工作者重視及注意。

伍、結論及建議

  1. 了解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認知

大部份的青少年不認為自殺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且認為自殺行為是逃避且不適當的行為。顯示青少年對自殺行為有正確的認知。

二、提供青少年對防範自殺行為的知識

雖然半數以上的青少年認為學校提供充份有關防範自殺課程,但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青少年並不十分確定自己是否能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此現像值得學校老師及父母重視。亦有半數以上的青少年表示對防範自殺行為知識有需求,因此,學校及家庭方面應再加強題提供有關防範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知識。如辨識他人自殺行為的前兆。

三、確認及瞭解青少年對自殺的原因

有關青少年對自殺原因的看法,半數以上的青少年認為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家庭問題、父母期望過高、不正確生命態度及犯下無法挽回的大錯是,其中課業壓力、感情問題及不正確生命態度所佔同意人數比例為最多。相對於國中及高職生,較多高中生青少年認為感情問題、父母期望過高、發生重大事故、濫用藥物或酗酒及不正確生命態度等是青少年自殺原因。相對於中、低學業成績青少年,較多高學業成績青少年認為父母期望過高是青少年自殺原因。上述對青少年自殺原因的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瞭解:青少年正值由兒童期轉換至成人期的過渡階段,身心尚未成熟,在面對壓力情境(課業壓力),感情問題,父母的期望時往往無法做適當的因應,尤其是不正確的生命態度往往影響青少年採取不當的因應行為如自殺行為。

因此,若能針對上述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協助青少年學習因應生活壓力及建立正確的生命態度,將有助於防範或減少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發生。

四、減少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發生

研究中所列的各項減少自殺事件的方式皆為半數以上的青少年所肯定,其中近九成的青少年認為「參加正當的休閒娛樂活動」、「家庭多瞭解並關心青少年」、「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而僅二至三成的青少年認為「宗教團體的信仰力量」及「精神及藥物治療」可以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此結果顯示,在社會方面,政府相關機構應重視及提供青少年正當的休閒及娛樂活動的場所。在家庭方面,父母則應關心並多與青少年溝通以瞭解青少年的想法。在學校方面,除了學校課程外,教導青少年如何面對問題的因應技巧更有助於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

五、青少年的自殺念頭及求助方式

本調查結果發現有三成左右的青少年表示曾有自殺的念頭或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較多人數比例的女生表示曾有自殺的念頭或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相較多人數比例的高中生表示其同學或朋友有自殺的念頭。此結果顯示防範青少年自殺,女生及高中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對象。

大部份的青少年知道同學(或朋友)曾有自殺的念頭時會加以勸阻,並向其他同學、學校師長及學校輔導老師尋求協助。因此,青少年同儕若能具備辨識自殺行為的前兆,能知道同學有自殺的念頭時能加以勸阻或向師長求助當有助於減少青少年自殺事件的發生。

六、協助青少年澄清自殺行為的迷思

本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的青少年對自殺行為的迷思有不正確的認知,如「想要自殺的人不會表現暗示性的行為或言語」、「想自殺的人有求死的決心」、「最好不要與想自殺的人討論死亡的問題」及「想自殺者獲救之後,就不會再有想要自殺的念頭」。此結果值得學校教育工作者重視及注意,若學校課程中能提供學生討論有關自殺行為的迷思,將有助於澄清對自殺行為的迷思。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民86)。五月十六日,第7版。

林民雄(民82)。青少年自殺行為。諮商與輔導,86,13-17頁。

林家興(民81)。如何處理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諮商與輔導,75, 2-6頁。

林蔚芳(民82)。學校的自殺防治策略。諮商與輔導,86,5-12頁。

吳英璋、金樹人、許文耀(民83)。校園自我傷害防治計畫執行報告。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陳素真(民77)。青少年自殺的影響因素及防範之道。社區發展季刊,42,86-91頁。

鄔佩麗(民85)。淺談學生自殺行為。中等教育,47卷,4期,16-18頁。

劉念肯(民85)。青少年自殺行為的防治對策。諮商與輔導,122,15-20頁。

歐素汝(民84)。談青少年自殺---現況與理論。社區發展季刊,72,172-188頁。

聯合報(民86)。五月十四日,第19版。Meyer, R. G., Salmon, P.(1988).Abnormal Psychology. Allyn and Bacon , Inc.

Phillips,S.(1981).Disabling emo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Kensington,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it for Child Stud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2384).